初冬的校园藏着几分清寒,却因一场暖心手作被瞬间点亮。11月13 日,易班学生工作站与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双向联动,以“暖冬手作・拾趣初冬”为主题,组织举办了一场兼具文化厚度、创作乐趣与心灵慰藉的创“愈”盛宴。当非遗技艺邂逅指尖创意,当情绪表达融入手工实践,这个初冬便有了不一样的温暖注脚——每一份手作都是心意的沉淀,每一次创作都是心灵的栖息。
石膏绘彩
同学们不拘形式地为石膏娃娃上色,有人给娃娃裹上渐变的“星空衣”,有人涂出撞色的“糖果裙”,白色基底上的斑斓色彩,既展现了个性表达,也让创意在冬日里鲜活起来。

伞韵非遗
同学们亲手装饰油纸伞,同学们执起细笔在伞面轻绘:有人晕染出淡墨远山,几笔便藏了“天地初寒”的意境;有人点染出疏影梅花,花瓣沾着“冷香浮动”的诗意。在绘制与创作中感受非遗纸伞的传统魅力,同时增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意识。

粘土奇塑
同学们以粘土为材料,创作梅花、人物等创意作品,有人捏出造型精致的小蛋糕,有人偏爱古灵精怪的粘土小人,在捏塑过程中释放灵感,用指尖温度赋予冬日浪漫。

书签凝意
笔墨在书签上落下便藏了初冬的心意。“书签”区里,有人在书签写下“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座右铭,字里行间包含着少年意气;有人画了枝细梅,把“冬有冬的来意”揉进了纸页里。这些带着温度的书签,夹进书本便成了藏在字里行间的暖。

这场暖冬手作,不止是一场“动手”的体验,更是一次与自我对话、与传统相拥的“走心”治愈。指尖翻飞间,压力随黏土塑形消散,烦恼伴色彩晕染褪去,文化在创作中生根发芽。后续,工作站将让心理健康教育以更温柔、更具象的方式,走进师生日常,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让温暖与美好在校园里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