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半斤八两’中我国‘十六两秤’所体现出的‘逢十六进一’的换算体系,比现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十六进制早很多,并且广泛融入日常生活和文化。”11月14日,在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王红的课堂上,她讲解到。
“半斤八两”是我国古人智慧的一角,而这堂课的起点,正是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提出的“信创+AI+思政”品牌。信创,全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指在信息技术领域内,通过创新应用,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作为山东第一所信息技术类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覆盖学校全专业,学校创新提出了‘信创+AI+思政’品牌建设任务。信创,就是最好的思政。”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晓天说。
在当前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下,课程思政主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认识到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科技自立自强?怎样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为此,学校先在网络工程系试点,结合课程知识点,2024年挖掘出100个相关的信创思政案例组成语料知识库。今年,案例整理扩大到全校,目前已收集1000余个案例。“当思政教育联系学生专业学习、未来职业需求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时,他们比我想象得更感兴趣。”网络工程系教师陈双说。
“我们ICT教室的机器,从底层的硬件到上层的软件全部国产化,用起来非常流畅。”学生朱子奇说,“信创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信息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当前,学校在所有专业开展“信创”课程思政,根据课程内容与信创人物、信创事件两条主线的交会点挖掘思政资源,融入专业课程,形成不同专业相同价值的思政育人效果,全校全员合力达成专业群思政育人目标。
如果说“信创”是方向,那“AI”就是抵达目标的快车。在智能制造工程系老师张颖的《电机应用及电气安装与维修》课上,AI技术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手段。她向学生讲述汇川技术公司如何以变频器矢量控制技术为突破,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案例。“我们把‘卡脖子’清单作为课堂思政清单,算法创新的背后是自主可控、技术自强的家国情怀。”张颖说。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还坚持开门办思政,在济南金威刻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战役纪念馆等地先后建设15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章丘三涧溪村共建“大思政课”实践课堂,聘请高淑贞等35名杰出人士和校友担任“思政教育导师”。
“我们推行‘1412’师生创育融合体,按照‘1名辅导员+4名班主任+10名学业导师+200名学生’的架构,组建若干网格化师生创育融合体团队,用真实项目驱动学习。”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聂莺介绍,这种模式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5项,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国际级金奖1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35项,是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奖的高职院校。
“‘信创+AI+思政’品牌的打造,不仅是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生动体现。学校将持续提升思政引领力,推动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更紧密地结合,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毕丛福表示。(来源:大众日报)





